天津大学家教中心网
十一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
105.地主阶级抵抗派“开眼看世界”的背景、表现、意义。
(1)背景
①鸦片战争前后,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。
②目的:为了解西方,抵御外来侵略。
(2)表现
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“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”,他设立译馆,编译《四洲志》一书。
②魏源编写了《海国图志》一书,明确提出了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”的主张。
(3)意义:部分中国人开始“开眼看世界”,向西方学习。
106.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要观点、代表人物、学习西方的影响。
(1)时间:19世纪60~90年代。
(2)观点:“中体西用”,主张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。
(3)代表人物:奕䜣䜣、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张之洞、左宗棠。
(4)影响: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;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。
107.维新思潮的背景、主要代表人物、主要观点、影响。
(1)背景: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的加深;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;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;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。
(2)主要代表人物
◆康有为
①宣传西学特点: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。
②著作:《新学伪经考》和《孔子改制考》。
◆梁启超:积极宣传维新思想,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。
◆谭嗣同:冲破封建纲常网络的维新勇士,发出时代最强音。
◆严复: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。
(3)观点:变法、兴民权、实行君主立宪、提倡西学、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。
(4)影响: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,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,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。
郑大家教中心网
108.三民主义的提出、内涵、意义。
(1)提出:1905年。
(2)含义
①民族主义:反对民族压迫,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。
②民权主义(核心):推翻君主专制政体,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——中华民国,国民一律平等。
③民生主义: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,平均地权。
(3)意义
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,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。
②以其为指导,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——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。
109.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、兴起的标志、代表人物、指导思想、思想阵地、活动基地、主要内容和影响。
(1)背景
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;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。
②经济:一战期间,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。
③政治: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;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要求进行思想革命。
④思想:袁世凯倒行逆施,掀起尊孔复古逆流。
(2)兴起
①标志:1915年,陈独秀在上海创办《青年杂志》(后改名为《新青年》)。
②代表人物:陈独秀、李大钊、胡适、鲁迅、钱玄同、刘半农。
③指导思想:西方的民权、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,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。
④思想阵地:《新青年》。
⑤活动基地:北京大学。
(3)内容:提倡民主和科学,反对专制和愚昧;提倡新道德,反对旧道德;提倡新文学,反对旧文学。
(4)影响: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,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;推动了民主和科学的发展;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条件。
110.新三民主义的提出、含义、核心、意义。
(1)提出:1924年,中国国民党“一大”通过了宣言,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。
天津家教中心网
(2)含义
①民族主义:对外反对帝国主义,对内反对民族压迫。
②民权主义: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权利。
③民生主义:平均地权,节制资本,实行“耕者有其田”。
(3)核心: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三大政策。
(4)意义: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,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