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家教网20年高考押题卷化学上


来源:天津大学家教网 日期:2020-4-2

2020届河北衡水密卷新高考押题冲刺模拟(二十)

化学

★祝考试顺利★

 

注意事项:

 

1、考试范围:高考考查范围。

2、答题前,先将自己的姓名、准考证号用0.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,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。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。

3、选择题的作答:每小题选出答案后,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。写在试题卷、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。

4主观题的作答:用0.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。写在试题卷、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。

5、选考题的作答: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。答案用0.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,写在试题卷、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。

6、保持卡面清洁,不折叠,不破损。

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,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。

第I卷(选择题,共45分)

一、单选题(每题3分)

1.“凡酸坏之酒,皆可蒸烧”,“以烧酒复烧二次…,价值数倍也”。这里用到的分离方法为(    )

A. 升华 B. 蒸馏 C. 萃取 D. 蒸发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酸坏之酒中含有乙酸,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不同,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,B正确;正确选项B。

2.下列仪器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(    )

A. 锥形瓶 B. 试管 C. 烧杯 D. 量筒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分析:根据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去回答本题。能直接加热的仪器:坩埚、试管、蒸发皿、燃烧匙等;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:烧杯、烧瓶等。

详解:A. 锥形瓶能加热,但不能直接能加热必须垫石棉网,否则会由于受热不均,使烧杯炸裂,故故A错误;

B.试管能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,故B正确;

C. 烧杯能加热,但不能直接能加热必须垫石棉网,否则会由于受热不均,使烧杯炸裂,故故C错误;

D.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,不能用来加热,故D错误;

故答案为B。

点睛:本题难度不大,实验室中有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,有些需垫石棉网,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。烧杯、烧瓶不能直接加热,需要垫石棉网。

3.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,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(  )

A. 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

B. 蒸发皿中发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

C. 开始有固体析出后使用玻璃棒搅拌

D. 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【分析】

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,将粗盐溶解、过滤、蒸发,在加热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,直到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,余热将固体蒸干等知识点来解答。

【详解】A.粗盐提纯时浑浊的液体要过滤后再倒入蒸发皿内加热,A错误;

B.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,用余热将固体蒸干,B正确;

C.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,防止溶液溅出,C错误;

D.蒸发皿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,用余热将固体蒸干,D错误;

答案选B。

4.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

A. B. C. D.

【答案】A

【解析】

A、为腐蚀品标志,故A正确;B、为易燃固体标志,故B错误;C、为辐射标志,故C错误;D、为易燃液体或易燃气体标志,故D错误。

5.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(    )

A. 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∶1

B. 标准状况下,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物22.4 L所含原子数为2NA

C. 标准状况下,0.5NA个H2O分子所占体积约为11.2 L

D. 16 g O2和O3的混合物中共含有NA个氧原子

【答案】C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A、分子数相同时,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,Mr(O2)∶Mr(H2)=32∶2=16∶1,故A说法正确;B、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,标准状况下,22.4 L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,因为H2、CO均为双原子分子,故原子总数为2NA,故B说法正确;C、标准状况下,H2O不是气体,故C说法错误;D、O2、O3都是由O原子构成的,质量一定时含有的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定值:n(O)==1 mol,即NA个,故D说法正确。

6.0.25mol A的质量是16g,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(或相对原子质量)是(    )

A. 32g/mol B. 64×10-3kg/mol C. 32 D. 64

【答案】C

【解析】

分析】

根据公式M=,并且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相等。

【详解】A的摩尔质量M==64g/mol,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相等,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(或相对原子质量)是64,故答案为D。

7.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(    )

A. B. C. D.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【分析】

根据分散质的粒子直径,分散系分为溶液、胶体、浊液。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,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,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~100nm之间。

【详解】食盐和蔗糖都易溶于水,食盐的离子和蔗糖分子的直径都小于1nm,因此食盐和蔗糖分别溶于水,形成均一、稳定的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;植物油易溶于汽油,植物油为小分子,分子直径小于1nm,植物油溶解在汽油中也能形成均一、稳定的溶液;泥土不溶于水,泥土以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,其颗粒直径大于100nm,形成不稳定的悬浊液,答案选B。

8.下列离子方程式肯定错误的是(     )

A. Cu2++2OH=Cu(OH)2↓ B. 2Fe+6H=2Fe3++3H2

C. CuO+2H=H2O+Cu2+ D. CaCO3+2H=Ca2++CO2↑+H2O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A、铜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,离子方程式正确,A正确;B、铁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离子,得不到铁离子,B错误;C、氧化铜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与水,方程式正确,C正确;D、碳酸钙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钙离子、水和二氧化碳,方程式正确,D正确,答案选B。

9.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有(    )

①用10mL量筒准确量取稀硫酸溶液8.0mL;②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;③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:用HNO2溶液作导电实验,灯泡很暗;④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,俯视液面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;⑤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得Fe(OH)3胶体; ⑥圆底烧瓶、锥形瓶、蒸发皿加热时都应垫在石棉网上;⑦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,完全反应后过滤;⑧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,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;⑨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。

A. 3个 B. 4个 C. 5个 D. 6个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氯水具有强氧化性,可使指示剂氧化褪色,②不正确。灯泡很暗说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小,但不能证明电解质但强弱,③不正确。制备Fe(OH)3胶体应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,⑤不正确。蒸发皿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,⑥不正确。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,在加热时能和氢氧化钠反应,⑧不正确。所以答案是B。

10.实验室配制NaOH溶液时,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是(  )

A. 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

B. NaOH固体溶解后立即转入容量瓶

C. 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

D. 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,发现液面低于刻度,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根据c=n/V=m/MV,A、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,造成容量瓶中溶质物质的量减小,即所配溶液浓度偏低,故A错误;B、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,溶解后直接立即转入容量瓶,所配溶液浓度偏高,故B正确;C、定容时仰视刻度线,溶液的体积偏大,所配溶液浓度偏低,故C错误;D、再补充水,相当于对原来溶液进行稀释,浓度偏小,故D错误。

11.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

A. Cu溶于稀硝酸HNO3:Cu+2H+NO3=Cu2++NO2↑+H2O

B. (NH4)2Fe(SO4)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(OH)2:Fe2++2OH=Fe(OH)2

C. 用CH3COOH溶解CaCO3:CaCO3+2H=Ca2++H2O+CO2

D.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(OH)3:CO2+AlO2+2H2O=Al(OH)3↓+HCO3

【答案】D

【解析】

A.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、NO和水,离子方程式为3Cu+8H++2NO3-=3Cu2++2NO↑+4H2O,故A错误;B.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、一水合氨,离子方程式为Fe2++2NH4++4OH-=Fe(OH)2↓+2NH3.H2O,故B错误;C.弱电解质写化学式,离子方程式为CaCO3+2CH3COOH=Ca2++2CH3COO-+H2O+CO2↑,故C错误;D.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,离子方程式为CO2+AlO2-+2H2O=Al(OH)3↓+HCO3-,故D正确;故答案为D。

点睛: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,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,单质、氧化物、弱电解质、气体、沉淀、络合物都写化学式,注意要结合原子守恒、电荷守恒及转移电子守恒,题目难度不大,易错选项是B,注意B中离子反应先后顺序及反应物的量,为易错点。

【此处有视频,请去附件查看】

 

12.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(NA)的说法正确的是(  )

A. 32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

B. 0.5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.5NA

C. 标准状况下,22.4L H2O中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

D. 常温常压下,11.2L氯气中含有氯气分子0.5 NA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A.32克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,含有2mol原子,故错误;B.0.5mol水含有1.5mol原子,故正确;C.标况下水不是气体,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.4L/mol计算,故错误;D.常温常压下,不能使用22.4L/mol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,故错误。故选B。

13.下列物质与水混合、振荡后静置,不出现分层现象的是

A. 苯 B. 乙醇 C. 四氯化碳 D. 乙酸乙酯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A、苯难溶于水,和水混合后分层,选项A不符合;
B、乙醇和水互溶,和水混合后不分层,选项B符合;
C、四氯化碳难溶于水,和水混合后分层,选项C不符合;
D、乙酸乙酯难溶于水,和水混合后分层,选项D不符合;
答案选B。

14.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

A. KHCO3+HCl===KCl+CO2↑+H2O

B. AgNO3+NaCl===AgCl↓+NaNO3

C. Na2CO3+Ca(OH)2===CaCO3↓+2NaOH

D. 2HCl+Na2SO4===2NaCl+H2SO4

【答案】D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反应要生成沉淀、气体、水(难电离)的物质,导致离子浓度减小,离子反应就能发生;A项生成了气体CO2和水,B项、C项均生成了沉淀,所以反应能发生,而D项中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,所以 A、 B 、C均正确, D错误;

正确选项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