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(七)


来源:天津大学家教网 日期:2020-9-6

第八部分 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

天津大学家教中心网

[关键语句]---郑大家教中心网

1.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,主要包括血浆、组织液和淋巴等。

2.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(神经冲动、局部电流)的形式进行传导,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。

3.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,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,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,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。

4.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。

5.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,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可用来升高血糖。

6.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



7.各种激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微量和高效,通过体液运输,作用于靶器官、靶细胞的特点。

8.下丘脑是调节血糖平衡、体温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的神经中枢。

9.由下丘脑产生、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,以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。

10.免疫系统包括:免疫器官、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。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、T细胞和B细胞;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、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。

11.体液免疫过程中,浆细胞分泌抗体,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,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。

12.细胞免疫过程中,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,进而杀伤靶细胞。

13.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:自身免疫病(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心脏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)、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。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强导致。

[核心考点]----天津家教中心

郑大家教中心

1.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

(1)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?反射弧由哪几部分构成?

提示:反射;发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,由感受器、传入神经、神经中枢、传出神经、效应器五部分组成。

(2)“感觉”属于“反射”吗?

提示:不属于。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弧。

2.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

(1)通过必修3P18图2-2,回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。

提示:静息电位(K+外流形成,外正内负)、动作电位(Na+内流形成,外负内正)、电位差、局部电流。

膜外:兴奋传导的方向和局部电流方向相反;膜内: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。

(2)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和特点是什么?

提示: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(局部电流)的形式传导的,其传导的特点是双向传导。

(3)关注教材: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、信号转换形式、特点及原因分别是什么?(必修3P19)

提示:突触;电信号→化学信号→电信号;单向传递;原因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,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,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。

3.人脑的高级功能

(1)通过必修3P20图2-5,记忆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。

(2)简述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及功能。(必修3P21图2-6)。

提示:言语区的相关中枢有书写性语言中枢(书写中枢)、运动性语言中枢(说话中枢)、视觉性语言中枢(阅读中枢)、听觉性语言中枢等。

4.动物激素的调节

(1)关注必修3P25图2-8,掌握人体主要的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,并思考各激素的作用。 


(2)什么叫体液调节?

提示:体液调节: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、CO2、H+等通过体液传送,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。

(3)读必修3P25图2-9,思考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?

(4)读必修3P28图2-11,学会绘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图解。

(5)什么是反馈调节?反馈调节具有什么意义?

提示:在一个系统中,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,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,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。

意义: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,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。

(6)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哪些?(必修3P28)

提示:微量和高效;通过体液运输;作用于靶器官、靶细胞。

5.稳态的生理意义

(1)什么是内环境?包括哪些组分?(必修3P3)

提示: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;由组织液、血浆和淋巴构成。

(2)说出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。

(3)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哪些?

提示:温度、渗透压(主要与蛋白质和NaCl有关)和酸碱度。

(4)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是什么?与哪些系统直接相关?其调节机制是什么?(必修3P8~9)

提示: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,使各个器官、系统协调活动,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,与消化、呼吸、循环、排泄四大系统直接相关;目前普遍认为神经-体液-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。

6.神经、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。回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区别和联系?

比较项目

神经调节

体液调节

作用途径

反射弧

体液运输

反应速度

迅速

较缓慢

作用范围

准确、比较局限

较广泛

作用时间

短暂

比较长

提示:区别:见下表



联系:①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;②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;

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,共同调节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。

7.体温调节、水盐调节

(1)阅读必修3P32“体温调节图解”,思考问题:

①体温调节的方式是什么?

提示:在炎热环境中只有神经调节,而在寒冷环境中是神经-体液调节。

②写出在寒冷刺激下,引起骨骼肌颤栗收缩的反射弧和感觉到冷的反应:

提示:反射弧:寒冷→冷觉感受器→传入神经→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→传出神经→骨骼肌。

冷觉的产生:寒冷→冷觉感受器→传入神经→大脑皮层→产生冷觉(注意:感觉的产生不是反射)

(2)阅读必修3P32“水盐平衡调节图解”,思考问题:

①水平衡调节的方式是什么?

提示:神经-体液调节。

②分析其中神经调节过程中的刺激、感受器、神经中枢、效应器和效应分别是什么?

提示: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,神经中枢是下丘脑,效应器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垂体后叶,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,效应是释放抗利尿激素。

③其中的渴觉产生途径属于反射活动吗?

提示:不是。

8.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

(1)阅读必修3P35内容,默写免疫系统的组成图。

(2)什么是抗原与抗体?(必修3P37)

提示:抗原: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(病毒、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以及自身衰老、损伤的细胞、癌细胞)。

抗体:球蛋白,由浆细胞产生,主要分布于血清中,组织液及外分泌液(如乳汁)中也有。其形成、分泌与核糖体、内质网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。

(3)绘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。

提示:



(4)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与初次相比,有什么特点?

提示: 反应更快、更强,持续时间更长。

(5)当病毒进入机体后,人体会发生哪种免疫作用?

提示:当病毒进入机体后,首先靠体液中的抗体阻止病毒的扩散感染,进入细胞后,必须靠细胞免疫,病毒才会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,然后体液中的抗体与之结合,最后被吞噬细胞彻底清除。

(6)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?若功能异常会引起哪些疾病?

提示:防卫(对外)、监控和清除(对内);过敏反应、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。

9.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

(1)艾滋病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?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什么细胞?

提示: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,主要侵染人体T细胞。

(2)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?

提示: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、性接触传播等